
城市雕塑(urban sculpture)源于古希腊,泛指矗立于城市公共场所中的雕塑作品。它在高楼林立、道路纵横的城市中,起到舒缓因建筑物集中而带来的拥挤、压迫和呆板、单一的作用,有时也在空旷的场地起平衡作用。在后工业时期,“城市居民丧失了接触自然环境和使人精神振奋的条件”,城市雕塑可以有效调和水泥、钢铁、玻璃带来的僵硬、冷漠感。法国巴黎德拉方斯新区建造时过于强调功能设计,商业气氛浓重,放置了一些稚拙又充满情趣的公共艺术作品后,冰冷的广场变得轻松愉悦。
杰出的城市雕塑,甚至成为一个城市乃至的标志。比如美国纽约的自由女神像、布鲁塞尔的《撒尿的男孩》、丹麦的《美人鱼》,还有荷兰鹿特丹市的《被摧毁的城市》,半跪着挣扎欲起的巨大人像,代表了这个的精神与力量。所谓“公共性”,一是指城雕的置放特点,一是指城雕的审批程序,两者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。